新聞資訊
緬懷袁隆平爺爺:稻香綿長,永遠是光
日期:2021-05-24 09:14:23 閱讀數(shù):623
圖文來源:新華社
他進入了一個夢鄉(xiāng),那里的稻穗比高粱還高,穗粒比花生還大。風輕輕吹過,他戴著草帽,就坐在稻穗下乘涼...
“雜交水稻之父”
中國工程院院士
“共和國勛章”獲得者袁隆平
2021年5月22日13點07分在湖南長沙逝世
享年91歲
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
袁隆平是我國
研究與發(fā)展雜交水稻的開創(chuàng)者
也是世界上**個
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(yōu)勢的科學家
被譽為“雜交水稻之父”直到今年年初
他還堅持在
海南三亞南繁基地開展科研工作
袁隆平生于動亂年代
從小過著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
自小親歷過饑餓的他
下決心一定要解決糧食增產(chǎn)問題
從不斷刷新紀錄的畝產(chǎn)
到耐鹽堿海水稻的創(chuàng)新試種
讓大家吃飽又吃好
是袁隆平一生的追求
新華社記者殷菊生攝
數(shù)十年如一日
他為我國和世界糧食**
與農(nóng)業(yè)科學發(fā)展
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
他是一個不服老的人
袁隆平曾表示:
鼓起勇氣,繼續(xù)干下去
從“90后”一直搞到“百零后”
他說:
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義的工作
我的身體還可以
腦瓜子還不糊涂
所以說,我還可以繼續(xù)工作
繼續(xù)做對人民、對社會、對**
有意義的工作
他始終把**、把人民放在心上
袁隆平在三亞南繁基地查看試驗田。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供圖
2020年
多個**和地區(qū)限制本國糧食出口
引發(fā)了全球關(guān)于糧食危機的擔憂
袁隆平說:
中國完全有實現(xiàn)糧食
生產(chǎn)自給自足的能力
不會出現(xiàn)‘糧荒’
希望大家不要擔心
他的一番話
讓老百姓吃了“定心丸”
有網(wǎng)友說:
“有袁隆平爺爺在,
心里踏實得很”
袁隆平在觀察稻種。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供圖
袁隆平爺爺
這是網(wǎng)友對他的愛稱
更是一種敬仰的表達
自稱是“90后”的他
在接受采訪時對年輕人
說出了自己的寄語
“首先要注意身體,
這是基礎(chǔ)?!?
談到體育鍛煉
他頗為自豪:
“我年輕的時候喜歡鍛煉,
游泳比賽可是武漢市**名?。 ?
2019年9月17日
袁隆平被授予
**勛章、**榮譽稱號
在獲獎當天
袁隆平從湖南長沙
趕到衡陽市衡東縣洣河橋村
查看“第三代雜交水稻”制種情況
在現(xiàn)場
袁隆平拿著水稻說:
“開花開得好好?!?
在現(xiàn)場,他面帶微笑
他曾說過:
“只有下田**快樂。”
2019年9月秋季學期
普通高中思想語文統(tǒng)編教材中
納入了:
《喜看稻菽千重浪——
記首屆****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》
一文
對此
課文主角袁隆平說:
我就是個普通人
大家把我捧得太高了
“書本知識很重要。
我是搞水稻研究的,
但是書本里面長不出水稻,
只有田里面才長得出水稻,要實踐!”
他叮囑孩子們
和年輕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們
一定要手眼結(jié)合、注重實踐
2019年10月22日,袁隆平(右二)與測產(chǎn)專家組考察位于長沙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試驗示范田。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
他是一個屬于土地的人
禾下乘涼夢,一稻一人生
他的逝世
讓無數(shù)熱愛他的人萬分悲痛
但他的精神、他的事業(yè)、他的遺志
有無數(shù)拼搏的中國人
去繼承、去發(fā)揚、去光大
一位網(wǎng)友留言說,袁隆平院士:
從泥土里來
到白云中去